近日,和义广业创新平台有幸采访到郭健教授,请他谈谈爱博医疗机器人的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全职创业的心得体会。
近日,和义广业创新平台有幸采访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袁进。在本次采访中,袁进教授讲述了自己二十年的求学、从医、临床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经历,并分享了作为 “ 临床医生 ”、“ 科学家 ”、“ 创业者 ” 多重身份的心得与体会。
2021年9月16日,科技部正式发布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中国脑计划正式启动。而脑科学的研究,离不开先进的脑成像技术。
上季度,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功率激光手术设备——200W蓝激光手术系统获得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在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广泛被外企垄断的行业背景下,原创技术、世界领先这些关键属性,无疑使200W蓝激光手术系统成为高端能量外科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医生,作为医疗器械的使用者,可以切身了解临床需要,准确把握临床痛点,对于医械的改进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医械变革人物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与和义广业网联合发起,访谈医疗器械领域科研领军人物,产业专家及创业代表;邀请探讨最新技术,行业变革趋势,成果转化实践,展现国人在该领域的探索、贡献与成就,呈现更全面更真实的医疗行业,共同推动医疗器械的变革成长。
和义广业小编有幸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研究员进行了专访,打开走进纳米药物世界的大门。
从上世纪至今,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中,成像技术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生物医学发展的历程大半部是成像技术的发展史。人类陆续发明了包括X射线、全息照相法、CT计算机断层成像、核医学成像、电子显微等多种技术:在成像精度上,已实现细胞级、亚细胞级、甚至单分子级的成像;在观测对象上,无论是基于离体的切片、组织,还有在体的实时观察,在生物研究及临床应用上都已经展示了巨大的科研价值和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