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不断赋能于各行各业并快速推动产业革新。当数字技术进入骨科,骨科的医疗模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陈秉耀医生,畅谈数智技术赋能骨科临床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对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的未来展望。
数智骨科,即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骨科医疗技术,其技术涵盖手术机器人、导航、3D打印等前沿技术,同时也融合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创新技术。
陈秉耀主任认为,数智技术最大的意义是可以弥补传统骨科手术的局限。技术革新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否增强医疗的安全性、质量和效果。如果这些基础条件不满足,新技术就失去了其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确实实现了其初衷。以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为例,其在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手术风险和加速患者康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传统关节置换手术对操作技术和精准性要求极高,传统骨科手术工具很难保证手术的标准化和均优性,临床手术操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主刀医生的自身经验,不同医生、不同层级医院的手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看不到”“截不准”“拿不稳”,成为横亘在骨科医生面前的难题。由此,一些因为精准度不佳,造成患者术后的肢体长度,关节松紧、负重力线过度改变等术后临床效果不佳等问题时有发生,没能达到关节“私人订制”的效果。
在此背景下,关节手术机器人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了破解这一困局的重要工具。基于X线片或CT扫描信息,在精准术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术中的精准骨骼操作,避免术者经验及操作带来的偏差,实现不同级别医生手术水平的同质化,降低关节置换手术的学习曲线;利用AI技术可以迅速且准确地识别解剖位点、匹配相应的关节假体型号、降低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改善手术。不仅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效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推动了基层医疗的技术革新,为医疗服务的均质化和普惠化提供了可能。
此外,3D打印技术在骨关节外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实现骨科的精准医疗提供条件。在手术规划方面,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CT扫描数据,制作出准确的骨骼模型;手术导板定制方面,3D打印技术可以用来设计和制作手术导板,这些导板能够指导外科医生进行精确的切割和钻孔,从而提升手术的精准度;定制人工假体及植入物方面,个性化的植入物能更好地与患者自身的骨骼相配合,提供更好的生物力学匹配和更高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的成效和患者的舒适度。
陈秉耀主任采访视频截图
日前,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迎来了大兴区首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为大兴区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此外,医院已引进3D打印技术,成功完成3D打印辅助肩胛骨肿瘤切除和3D打印假体用于关节翻修等病例。
近几年,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推动下,数智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呈现出巨大的潜力。尽管新技术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部分医生和患者仍对此持保守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源于对传统手术方法的深厚信任,对新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确定性,或是对改变现有工作流程的潜在抗拒。
让医生和患者接纳新技术,市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陈秉耀主任带领团队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临床研究。随着对技术优势的深入了解和技能的掌握,医生们将逐渐转变传统习惯和观念,从而更加开放地接受新技术。
从技术迭代角度,数智骨科技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例如,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应用不仅限于螺钉定位和穿刺通道的建立,应进一步扩展到更广泛的手术场景,如椎板减压等,以增强其实用性和生命力;提供一个更加灵活的模块化机器人平台,轻便灵巧同时拥有开放的人机交互控制,让机器人更加适应手术室中与医生和患者的协作等等。
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即“建设立足大兴、辐射周边的骨科疾病诊疗中心”。目前,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技术已覆盖骨科疾病“全领域”,包括恶性骨肿瘤、复杂关节翻修、骨盆髋臼骨折和上颈椎等在内的高难度骨科疾病。患者无需再远赴市内大型医疗机构寻求治疗,便可在本院接受专业的医疗服务。
未来,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将继续朝着微创手术、新技术的应用和高龄骨病诊疗模式,三个重点方向发展。
在微创手术领域,大兴区人民医院在脊柱内镜和关节镜手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部分领域已实现技术领跑。脊柱内镜手术的应用已从腰椎疾病扩展到了颈椎和胸椎疾病,手术类型由单一的椎间盘切除手术扩展至更为复杂的椎管减压及镜下融合手术。
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也在不断探索前沿医疗技术,在国内率先探索在局部麻醉或镇静下完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以造福更多患者。
骨科已经进入老年骨科的时代,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内科疾病,大兴区人民医院正在探索“内外科共管”模式,由内科进行围手术期内科疾病控制,由外科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目前该模式成效显著,手术的安全性和总体的治疗效果提升明显。
人工智能赋能骨科诊疗,让优质医疗变得触手可及。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也将不断探索新技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陈秉耀,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曾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现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学部)骨肿瘤病区主任、航天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兼任中国体视学会理事、《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委、北京骨科学会关节学组委员等。长期从事脊柱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关节外科研究及临床诊疗工作,近期关注并致力于推广数字化及智能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作者:王玥
审核:徐艺
排版:壹万
医疗器械、新材料、人工智能;
一定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