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与河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医学人工智能高峰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曹艳林教授带来报告《我国人工智能医疗算法治理现状与展望》。 报告指出,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一个新的工业时代已经到来,人工智能未来在医学领域将会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从历次工业革命的经验来看,新兴科技给人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安全和治理的挑战。 人工智能的应用存在四个方面:算法、算力、数据和场景,其中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医疗治理中的难点。
目前学术界就算法定义尚无明确的定论,不同学科对算法的定义各有侧重,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法学、哲学和伦理学对算法关注重点各不相同。而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算法是它的重要资产,也是核心竞争力,规制算法必然会涉及知识产权及公司机密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算法本身十分专业,普通人很难准确理解,这也大大增加法律法规或规章在对算法进行规制时的难度和成本。
在国外,如何进行算法规制同样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且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各国都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我们走到了没有人走过的路,所以我们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曹艳林教授如是说。
目前算法治理涉及众多对象与多种治理方法,就人工智能医疗而言,政府的行政监管是算法治理最重要的部分。
而在医学诊断领域,AI的地位将会经历一个由间接辅助,到直接辅助,再到担任诊断主体的过程。就目前而言,AI在诊断中仍担任的是辅助角色,所以目前对于AI医疗较为宽松的监管力度是合理的,监管好医疗卫生机构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曹教授指出,在医疗保健算法治理流程中,正确的数据标注是最基础的环节,错误标注下产生的结果不但无法使人信服,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而标注之后是训练,训练之后是应用。
曹教授强调: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人工智能医疗算法治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从法律角度而言,现有的法律法规已对人工智能医疗算法涉及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规定,如《民法典》关于个人隐私的规定,《网络安全法》就网络安全保护的规定等,未来还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会陆续出台。 从管理机构的角度,需要结合医学人工智能的特点,制定和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审查内容和监管流程,制定并完善并对相关的术语、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最后,从行业自身角度,要加强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内部伦理审查。个人与机构也应保持高度的自律性。 作者介绍:
曹艳林
博士、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疗卫生法制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法律伦理学组组长。承担课题40余项,在LANCET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本文由和义广业俞利平整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医疗器械、新材料、人工智能;
一定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