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本篇共 3980 字,阅读时间预计 3-4 分钟
一、电阻抗
人体皮肤分为三层——表皮、真皮和嵌入血管的皮下组织,如图所示。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起到保护屏障的作用。由四到五层薄组织组成——基底层、棘层、颗粒层、角质层,各有不同的功能。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主要由嵌入致密脂质基质中的角质细胞(角质形成细胞的片状无核细胞)组成。颗粒层有助于诱导细胞脱水,然后细胞死亡和交联角蛋白纤维。角质层和颗粒层一起形成对化学品和分析物的疏水屏障。
在表皮以下,真皮主要由致密的不规则结缔组织组成,具有许多用于间质液的结构,包括血管、毛囊和汗腺。血液和其他组织之间的电解质和水不断交换以维持体内平衡,从中可以获得葡萄糖信息。由于血液和组织细胞对不同水平的葡萄糖产生特异性反应,真皮中的电解质平衡会随着血糖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电传导的变化。基于皮肤阻抗的传感器通常附着在前臂或手背的皮肤上(这两个位置的皮肤较薄,血管较大)。
因此,血糖水平会极大地影响人体血液的介电特性,施加在皮肤上的高频电场可以穿透皮肤表面到达下面的血管。一些研究证实,皮肤介电常数随血糖水平发生显著变化,这构成了通过皮肤阻抗测量进行血糖监测的基础。
二、能量代谢守恒法
1)以人体热负荷的形式储蓄在体内;
2)通过对外界做功消耗;
3)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出体外,即散热;
1)在短时间内手指热负荷为0;
2)人体处于静息状态,不对外做功;
根据能量代谢守恒原理,代谢产生的热量与血液中的血糖(blood glucose 简称BG)和含氧量线性相关,血液中的含氧量又与血氧饱和度、心率及血流速度密切相关。热量的散发可通过体温、代谢率等生理参数反映出来。基于能量代谢守恒原理的无创血糖检测模型可表示为:
1)指端血氧红外检测模块,该模块可检测血氧饱和度、血流速度和心率的数值,通过串口传送给上位机;
2)指部代谢率检测模块,包括测量环境和手指参数的各个传感器,用于完成散热量的测量;
(1) 外部环境多变复杂,很难满足所有环境下的准确检测。
无创测血糖技术总结5
参考文献:
[1] Huang J , Zhang Y , Wu J . Review of non-invasiv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based on impedance spectroscopy[J].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2020(311-).
[2] Huang J , Zhang Y , Wu J . Review of non-invasive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based on impedance spectroscopy[J].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2020(311-).
[3] 马进姿, 朱健铭, 陈真诚. 基于能量代谢守恒法的无创血糖检测仪[J].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1):4.
[4] 朱健铭、陈真诚、金星亮、王弟亚. 基于DSP技术的便携式无创血糖检测仪[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 23(6):108-112.
[5] Tang L, Chang SJ, Chen CJ, Liu JT.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 Review. Sensors (Basel). 2020 Dec 4;20(23):6925. doi: 10.3390/s20236925. PMID: 33291519; PMCID: PMC7731259.
医疗器械、新材料、人工智能;
一定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