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晚,华为家事发布讣告:公司监事会副主席丁耘先生,因突发疾病,于2022年10月7日凌晨不幸去世,享年53岁(1969~2022)。

丁耘,出生于1969年,东南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华为产品线总裁、全球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全球Marketing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等。现任华为监事会副主席、总干部部部长、企业BG总裁、运营商BG总裁。
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丁耘日常热衷于马拉松等长跑运动,“休息时间几乎都用在跑步上了”,有消息称丁耘这次意外就发生在28公里的长跑后,因心脏突发疾病导致猝死。
有心脏疾病的人不能运动吗?
实际上,心脏病人并非不能运动,适当的运动能够放松身心,促进大脑休息,增加大脑供氧。运动心脏病学和遗传性心脏病教授Sanjay Sharma说“运动引发心脏骤停或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极低。”所以即使有心脏病,在医生评估后,也能适量运动。
剧烈运动时血液多集中在肢体的肌肉当中,由于肢体肌肉强力收缩,导致大量静脉血迅速回流给心脏,心脏再把有营养的动脉血液输送给全身,整个血液循环过程非常快速,会给心脏带来负担,也会使血压上升,对于心脏有问题的人群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将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即刻死(instantaneous death),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称作运动性猝死,而大部分的运动性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国内外研究者对运动性猝死发生的时间范围尚无一个统一的界定,大都是根据各自的目的来确定,所以时间就由30秒到24小时不等。
心源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死亡的时间与形式都在意料之外,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1]。心源性猝死不是由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如心肌肥厚、动脉畸形、心肌炎、冠心病等[2]。
1、在参加运动或训练前进行严格体检,识别身体情况,排除运动性猝死高风险人群;
2、密切观察自己运动中的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眩晕、心绞痛、晕厥等不适情况,应该立刻就医;
3、遵循科学的训练原则和适宜的运动强度。
一旦遇到有人倒地,首先应在确保现场安全或者将病人移至安全地点前提下,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或者猝死,记住三无:也就是无意识、无呼吸或者只有喘息,无脉搏(不是必须)。
1、启动急救系统:呼叫周围人帮忙,同时给急救中心打电话(120或者999),启动急救系统;
2、胸外按压:心脏胸外按压最重要,至少100次/分,不超过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
3、检查和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如果怀疑颈椎受伤,应采取双手推举下颌法;
5、尽早除颤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应该配置体外除颤器(AED);急救系统达到现场后,除继续胸外按压,也会尽早实施心脏除颤;
6、对于已有心脏骤停史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史(二级预防)以及具备高危心源性猝死因素的患者(一级预防)均需植入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以预防心源性猝死[3]。
总而言之,无论是运动还是工作都应该适时适度适量,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运动,同时应该定期体检,规律作息,劳逸结合,这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
参考文献:
[1]全科医生参与心脏性猝死防治体系的SWOT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引用日期2022-01-24]
[2]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引用日期2022-01-24]
[3]改善心脏骤停研究: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引用日期2022-02-21]